时间:2022-04-18 点击: 次 来源:《论语·雍也》 作者:《论语》 - 小 + 大
【原文】 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。 ——《论语·雍也》 【译文】 仁厚的人喜欢山,智慧的人喜欢水。 【赏析】 这是人们经常引用的一句话,大多把它说成是当事人喜爱山水的一种心境。但是,为什么乐水者必是智者,为什么乐山者必是仁者,可能多数人都是糊涂的。 任何名言,都是当事人与自然及社会生活环境的一种相互作用的结果,那么,像“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”这样的名言,也一定是有其语境的。上古时期的中国智者,其知识的来源,特别是系统规律知识的来源大多是大自然本身,所以,这“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”反映的是当事人某种经验之谈,是在表达当事人在研究自然事物中的一种直接的心得体会。 道几于水,“道”就像水一样。水是古人研究自然规律时最早的一个对象,有“液、固、气”三态,特别是液态的水在山地江河及沟田之中的流变和作用,那本身就是一部丰富的知识体系。而液体的水经过太阳和火的作用,变化成为气态,就是那云雨风暴的基础。而在山地的高低层级上,水和气又有不同的表现,或者成为松散的雪,或者成为坚固的冰,或者成为霜。而且,水的液、气、固三体的转化本身就构成了与人类直接相关的“风、雨、雷、电,山、泽、水、火”的变化本身,所以,观测水的变化,了解到大自然的生长和流变及其循环过程,就能够让人充满智慧。又由于人是大自然的产物,人性其实就是自然性的表达,所以乐水者,也就是对“水”在自然中的作用运动变化有深刻了解的人,当然是智慧者了。 而当人们在山中待久了,就会发现山本身就像宽厚的母亲,她默默地在一年四季的不同时节,为人和动物提供各种生存和发展的机会。而且,山本身并不是永恒长生的,她一样有生命,到一定时候,她就崩裂了,或者,她就像老人一样慢慢地衰老了。所以,在大山中生活得很久的人,与大山就像是母子关系一样,深深知道大山的仁厚和生命性,人类在大山面前,不敢有任何狂妄。大山是伟大的、恬静的、仁厚的,她按照自己的规律在演绎自己,人类只能够顺应她的规律。这,就是乐山者必仁的原因。 |
上一篇:博学而笃志
下一篇:不怨天